江蘇已經畫出“2035版”新時空版圖,兩小時暢行全省,半日通達全國,一日聯通全球。一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呼之欲出,人便于行、貨暢其流,高品質的交通運輸服務,必將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充滿活力。
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利用低成本水運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優勢。不久前,記者在位于常熟市梅李鎮的常熟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發現,該企業緊靠常滸河,河水直通長江。龍騰特種鋼副總徐勝說,貨物進出基本依賴水運,企業的物流運輸成本因此要低很多。
江蘇河渠縱橫,水網稠密,沿河沿江產業布局豐富。
盡管水運能顯著降低綜合物流成本,不過,無錫一位企業家說,目前蘇南地區仍有大量集裝箱“壓”在公路上,水運集裝箱運輸占比過小,和歐洲水運相比,優勢發揮還有較大差距。歐洲鹿特丹港和安特衛普港約1/3的集裝箱集疏運量由萊茵河流域的內河集裝箱運輸完成。
江蘇作為發達經濟體及制造業大省,會提供源源不斷的集裝箱貨源。反過來,水運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會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
近年來江蘇許多企業傾向“棄陸從水”?;窗阐}化新材料企業考慮貨物運輸速度要求不高,于是選擇了內河集裝箱運輸。有企業樂觀預期,此舉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前景看好。
雖然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但江蘇80%的外貿集裝箱需通過省外港口出海,集裝箱遠洋航線嚴重缺乏,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集裝箱大多穿境而過。
江蘇鐵路運量占全省貨運量不足3%。倘若鐵路和水運承擔更多貨運,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綜合測算,目前我國多式聯運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約0.9個百分點,節約成本支出1000億元左右。
當前,提升江蘇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在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物流成本若要進一步降低,關鍵在于水陸銜接,水路、公路、鐵路能夠形成樞紐。
所有的一切,對交通運輸條件提出挑戰。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意味著將來更多企業可以把物流目光向更低成本轉移。
太倉港疏港鐵路建設就引起了企業界的關注。
蘇南作為國際知名的制造業基地,重要的國際、國內貨物集散地,運輸需求旺盛,許多貨物要從太倉港進出。隨著鐵路、公路、水路等在港口聯合成網,未來通過水路和鐵路銜接,可實現蘇南北至俄羅斯、南至東南亞、東往歐美、西達我國新疆,運出蘇南乃至長三角制造業密集地區的電子產品、工業零配件等貨物。
這一條條連接長三角地區與世界的國際聯運物流大通道,會引導傳統物流業轉型升級,對蘇州乃至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作用巨大。
“單純對運輸企業來說,原來只做公路運輸的,現在可以整合鐵路、水路運輸,產業鏈延伸了。”一位企業家興奮地和記者講述,空鐵水公,全產業鏈運輸,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局已開,這里面,有基礎設施項目,有5G商機,有技術標準……商機極大,企業更容易和國際接軌,更容易做大做強!
發展新空間會被持續打開
江蘇沿江沿海地區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石化、造船企業,70%以上的水泥、造紙企業,60%以上的電力企業和75%的省級以上開發區。
江蘇遠洋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毛雪強說,我省長江沿線港口受航道以及集裝箱“集并能力”等限制,目前集裝箱通過外貿內支線駁船在上海港集并,優勢在于航線覆蓋全球,劣勢在于出貨周期長,物流成本大于直接從江蘇港口海船出貨。
圍繞打造江蘇新出???,通州灣海港建設在加快完善公鐵水集疏運體系,只要破解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處于低水平狀態的現實,把目前全省每年約1800萬外貿集裝箱生成量的80%以上到上海等周邊港口出海的局面扭轉,對廣大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泰州一家企業經營人員急切地說,通過水路或鐵路把貨物運到通州灣或太倉港直接出海,可以節省不少物流成本,這筆錢用于企業研發或拓展產業鏈更好,期待江蘇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項目早日竣工。
綜合交通發展促進運輸結構的調整,蘊藏著無限發展空間。
通州灣出??诠こ?,既能解決出海問題,破解江海聯運難題,還將帶動一批產業發展。蘇交科集團規劃研究院顧葉華所長說,這有利于承接蘇南高新產業鏈延伸,加速蘇南優勢資源向通州灣以及蘇中、蘇北地區輻射,支撐蘇南地區轉型升級,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合作共贏發展格局,輻射帶動蘇北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快南通主城區產業、沿江產業向沿海集聚,促進全市生產力布局合理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加速通州灣新區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沿海新增長極。
按照“以港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推進,通州灣濱海新城建設已初具雛形。南通市發改委區域處副處長李長權說,通過攻堅大項目、集聚好項目、培育新項目,目前總投資53.7億元的蘇民新能源項目和總投資25億元的道達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已正式投產??偼顿Y1380億元的中天精品鋼生產基地項目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偼顿Y200億美元的臺塑(通州灣)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已簽訂投資合作意向書。此外,臺塑南亞電子新材料項目、華能通州灣綜合能源基地項目等一批重特大項目也在加快推進。
新產業會層出不窮
去年江蘇全省機場旅客年吞吐量僅居全國第8位,60%的出境旅客、95%的國際貨物需從上海等機場進出口,國際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制約了開放強省建設。常州一家企業負責人感嘆,“如果能在省內空運,省時省力省錢!”
連云港新機場、無錫碩放機場機坪擴建同時開工,祿口機場T1航站樓在加快擴建,淮安機場二期工程將全面投用,鹽城機場跑道延長前期項目啟動,徐州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加速……航空發展動作頻頻,讓不少企業摩拳擦掌。
一位長期關注連云港發展的專家說,交通是引領,比如通過連云港新機場來聚產業、聚人氣,加上化工產業逐步往沿海搬遷,生產力重新布局后,連云港完全可以后發先至。
去年以來,蘇南碩放機場國際航線貨郵吞吐量呈現“井噴式”增長。碩放機場承運鋰電池貨物等高端產業貨品,直接服務于無錫,保障戴爾電腦、阿斯利康制藥等國際高科技企業全球供應鏈平穩高效運行。
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說,一旦機場運力發展起來,國際航空貨運能力跟上,將進一步降低時間成本、物流成本,支撐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撐江蘇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更好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
“這一輪交通規劃發展,直奔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價值所在,人便于行、貨暢其流。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全面降本增效,將提升產業競爭力。交通區位優化將吸引產業落戶、引導城市空間優化重構。”黎峰說。
網友“漁米鄉民”說,交通是任何新技術最初、最廣泛的體驗者??v觀歷史,任何技術革命,幾乎都是先從交通開始的。江蘇的交通工程追求“品質工程”,強調綠色化、標準化、信息化,品質工程本身就會幫助經濟產業發展,能培育引領未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領前沿技術的企業,產生眾多配套企業,活躍產業生態鏈。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所延伸的產業體系,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會日漸凸顯,相信未來會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產業集群。
建設交通強省,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也為綜合交通產業發展提供了時機。江蘇擁有較好的科技、人才和產業基礎。交通行業大發展,與其他產業不斷融合,“交通+”模式會積極促進新業態的產生和產業升級,交通建筑業、交通裝備制造業、交通運輸業、交通關聯服務業等多領域發力,大型工程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和交通新材料、高端交通建筑業、現代物流業、智能化、數字化交通產業、綜合交通產業園區、航空產業和臨空經濟……放眼明天,新動能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