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3日報道,日本政府和北約相關人士分別在采訪中透露,日本與北約擬提升合作關系,包括制定新的安全保障合作計劃,并于2024年底前在東京開設聯絡處。
(相關資料圖)
據悉,這是北約在亞洲開設的第一個聯絡處,用于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主要伙伴進行定期磋商,并聯絡其他亞洲國家,例如印度和東盟國家。
雖然北約在世界多地設有類似聯絡處,如格魯吉亞、烏克蘭、波黑等,但在亞洲以及所謂“印太地區”,日本還是頭一個。
參與協調的丹麥駐日大使稱,此舉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種非常直觀、真實的方式”。
丹麥駐日本大使館是北約在日本的聯絡點大使館,丹麥駐日本大使彼得·塔克索-延森表示,設立新的聯絡處絕不是象征性的行為,因為北約與亞太地區伙伴保持關系非常重要。
他指出,自2010年北約發布上一版“戰略概念”以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曾經俄羅斯還是潛在的合作伙伴,但去年北約峰會出臺的新文件將俄羅斯視為敵人。新文件還首次提到中國,宣稱“中國崛起或對跨歐洲安全產生影響”。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系副教授鶴岡路人聲稱,烏克蘭戰爭改變了北約對中國的看法。
鶴岡聲稱,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處將有重大意義?!斑@意味著,北約將通過東京的棱鏡審視亞洲,包括中國。當駐日代表向北約總部發回信息時,它總是會經過東京?!?/p>
至于未來日本和北約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日本是否需要為聯絡處提供辦公場所,以及北約是否為此提供資金等細節仍在談判中。
如果日本為一個西方軍事聯盟的立足點提供資金,這將象征著防務合作的一個新階段。
據悉,這項合作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確定,北約希望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7月的北約領導人峰會,并在此之前與日本簽署“個別針對性伙伴關系計劃”(ITPP),深化應對網絡威脅方面的合作,協調針對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的立場,并就打擊虛假信息交換意見。
報道稱,ITPP是雙方于2014年簽署的“個人伙伴關系與合作計劃”(IPCP)的升級版。ITPP標志著北約與“印太地區”的更深入接觸。
記者注意到,北約近來屢屢炒作所謂“中國挑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訪問日本期間多次提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危險”,這與日本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的政策臭味相投。
在去年6月的北約峰會上,岸田文雄成為第一位出席北約峰會的日本領導人,他以俄烏沖突為由,宣稱日本打算大幅提升與北約的伙伴關系,因為“歐洲的安全與亞洲的安全密不可分”。
今年1月底,斯托爾滕貝格到訪日本,首次討論了開設新聯絡處的想法。岸田還當面介紹了他的計劃——將目前的日本駐比利時大使所兼任的駐北約代表職務獨立出來,以設置日本駐北約專職大使。
4月5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在北約外長會期間宣稱,由于“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硬”,日本無法獨自實現安倍晉三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太”目標,他歡迎北約成員國多多參與印太事務。
一個是冷戰產物、俄烏沖突的始作俑者,搞亂了歐洲還企圖搞亂亞太;一個是歷史罪孽深重,不僅不思悔改,反而大肆擴軍備戰,盼著“亞洲有事”的“華盛頓工具”,二者的勾連愈發大膽。
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3月在采訪中所言,“西方政客談論建立的這個新集團,就像上世紀30年代德國、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和軍國主義日本所建立的軸心?!?/p>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日本積極充當北約染指亞太的同伙,妄圖借北約及其背后的美國,換取對日本“大國身份”的認可,以重塑“亞洲軍政大國”地位的野心,注定是拿國運當賭注、為他人火中取栗罷了。
在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亞洲是和平穩定的高地、合作開發的熱土,不應成為地緣爭奪的角斗場。北約持續東進亞太、干預地區事務,勢必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促推陣營對抗,應引起地區國家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