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從群眾關心的“關鍵事”入手,大力推進“暖民心老年助餐服務行動”。記者5月5日從合肥市民政局獲悉,合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于加強老年助餐服務的決定》,這是全國省會城市首家,將老年助餐服務納入地方立法。
(資料圖)
今年再建290個老年食堂(助餐點)
目前,合肥市60歲以上老年人有146萬多人,占戶籍人口18%。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運營老年食堂(助餐點)826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560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266個,實現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全覆蓋。全年服務老年人370多萬人次,受到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廣泛歡迎。按計劃,2023年合肥全市將再建老年食堂(助餐點)290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171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119個。
城市社區建設“十分鐘就餐服務圈”
根據合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最新通過的決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優化老年助餐服務布局,綜合考慮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在城市社區建設“十分鐘就餐服務圈”。農村優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較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布點,就近解決老年人,特別是經濟困難、獨居、空巢、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吃飯不便問題。已建成居住區應當通過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補齊短板。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實際需要依托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站等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建設一批標準化的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人口基數大,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超過14%的街道(鄉鎮)、社區(村)應當建設老年食堂。
鼓勵單位食堂對老年人開放
各級人民政府調整公共服務設施或者城鄉社區公共資源用途、處置閑置的國有資產時,應當考慮老年助餐服務布局。
鼓勵有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鄉鎮(街道)、社區(村)食堂對老年人開放。
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建設應當符合食品經營許可的要求(僅提供取餐服務的除外),建在臨近老年人集中居住或活動區域、步行通達性好、便于識別的位置,原則上應當設置在建筑物一層,不得設置在地下空間。確因條件限制不能設置在一層的,應當設置在三層以下并設有無障礙電梯或無障礙坡道。
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運營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點,鼓勵連鎖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鼓勵引導連鎖餐飲企業利用社區門店設置老年人就餐專區和老年餐桌,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餐飲食品,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
鼓勵各縣(市)區依托現有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立老年助餐服務信息系統,實現統計、結算、管理信息化。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應當提供就近推送、線上訂餐、線下點餐、消費評價等助餐服務。
經濟困難老人視情給予就餐補助
市人民政府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補貼政策??h(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老年助餐服務補貼制度,落實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的建設和運營補貼,根據老年人經濟困難程度等情況適當給予就餐補助。對符合條件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落實稅費減免和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價格優惠等政策。
鼓勵引導慈善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志愿者等支持老年助餐服務,符合條件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市、縣(市)區民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加強日常監管,向社會通報監督管理情況,定期對老年助餐服務價格和質量進行評估,建立老年助餐供應商動態調整機制。(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